儿童眼中怎样安全?不如直接问孩子

作者:风中的自由
字体:
发布时间:2017-12-19 23:59:15

 一年一度的六一刚过,儿童相关的话题又带了一波节奏,其中比较热门的就是儿童安全问题,比如零售业巨头国美主办的美谈系列发布会,就将主题锁定为安全童享,呵护成长,众多嘉宾面向公众一起探讨了目前儿童安全面临的挑战、如何建立更加全面的儿童安全保护机制、企业能为儿童安全做些什么等话题。

孩子的安全是社会重任

其实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是欧美发达国家。早在1983年,为了纪念失踪男孩艾坦·帕兹,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·里根宣布525日为全国失踪儿童日,藉此机会提醒公众孩子的安全是社会重任

这一举动又催生了一批公益组织,比如Take 25,会定期和安保机构、政府部门、社区基层合作,大力推广孩子的安全教育,同时免费给愿意参与的家庭制作一套孩子的身份辨别档案,包括孩子的照片、指纹和其他身体特征的记录,同时为家长做DNA记录。

美国的一些教育部门也总结出《儿童安全手册》并向家长和孩子推广,美国的一些媒体还播出了《不要开门》的专题节目,通过模拟陌生人上门的方式,提醒父母关注孩子独自在家的安全问题。

据海外华文媒体介绍,在美国独自把孩子留在车上等行为属于违法,这么干的家长被发现有可能被剥夺监护权,这些立法都源自血淋林的教训。美国家庭比较重视婴幼儿安全保障,比如家门锁、抽屉、壁橱、冰箱等会加儿童锁,家具尖角套上橡胶缓冲垫,电源插口使用塑料卡榫,楼梯口使用儿童围挡等等手段。

一句话,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防患于未然,不存侥幸心理。

理念手段看齐国际标准

这些理念正在逐渐影响到中国社会,譬如在2014年,程序员梁璟彪开发出了一段代码儿童公益404”,当打开一个错误的网页通常会见到“404 not found”的字样,但只要其他网站植入这段开源代码,每刷新一次页面,系统就会显示一个失踪儿童的信息,这一方式已被腾讯、网易等互联网巨头所采用。而借助阿里巴巴公司的技术,公安部在2016年上线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在不断地升级换代。

中国年轻一代的家长们在安全手段上,也在向国际标准看齐,比如上述美国家庭保护婴幼儿的常见手法,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借鉴到中国家庭,相关产品与技术创意创新屡见不鲜,交易非常火爆。

可以看到,在提升儿童安全标准的合力中,除了官方与民间的各种组织机构作出的努力,企业也是重要推手。在美谈安全童享,呵护成长发布会上,国美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徐燕松就表示,作为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,2015年起,国美开始携手友商联合运用科技手段,尽可能地保证儿童的安全,家电产品正朝着儿童友好型的智能化方向进化。

如何教育好儿童本身?

在本次美谈发布会上,儿童手表等硬件派代表引人瞩目。就家电行业来说,儿童空调、儿童洗衣机、定位通话手表、幼教机器人……以保障儿童安全为主要卖点之一的产品几乎成了一个体系,成为零售大平台倚重的品类之一。

在目前硬件引领风潮的同时,说到儿童安全教育问题,软件的态势看起来似乎有些疲软。儿童安全教育更像是件单一信号传输的差事,安全教育往往只能做到让家长重视,如何让安全意识被小朋友,特别是低龄儿童入脑入心是个棘手的难题。

有个段子说,小朋友的中央处理器是单核的,如果你抱一个哭泣的娃娃去看运转的洗衣机,他会停下哭泣产生好奇,你同时再打开微波炉,他就吃惊得不得了,等你再给他演示更多家电,他的“CPU”运算不过来,干脆就宕机(睡着)了。这个故事对于小朋友的专注力,虽然是种幽默带夸张的表达,但也点出儿童教育的不易。

家长作为成年人比较容易获取、理解并接受相关安全信息,而对于儿童来说,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并不多。学校、家长虽然着急,但似乎也拿不出太好的办法,而这种填鸭的方式整体效果有待商榷。

孩子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造力和好奇心强,父母很难实现全天候所有场合对孩子安全无微不至的呵护。可以说,要提高儿童安全保障,除了面向全社会和家长展开宣传攻势,如何教育好儿童本身,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。

文化IP推动安全教育普及

在散步时,4岁孩子瞥见我燃尽的烟头,提醒说烟头不能随便乱扔哦,会引起火灾,我吃了一惊,规矩地在公共烟灰缸掐灭烟头后问他,是幼儿园教你们要注意的吗?他说,不,是《变形警车珀利》呀!

这是一部韩国产动漫,讲述了一支由警车、消防车等机器人保护平安幸福生活的故事,也被推广到中国小朋友的视线之内。以我孩子的实例而言,这部动漫深受他的喜爱,他跟着剧中小伙伴也懂了不少安全常识。当心火烛这种道理,幼儿园和家长没少说,但都比不上他自己喜欢的动漫中的小伙伴来告诉他有用。当然,我们全家也成了珀利玩具的忠实消费者。

《变形警车珀利》并非我孩子唯一观看的一部动漫,与之类似的还有《消防员山姆》等作品。《消防员山姆》是30多年前英国的作品,故事类似珀利,内核也是潜移默化地推广消防等安全知识,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会防火防灾,还有为人处世等道理。甚至不需要这部作品拥有诸如最知名学龄前动画片之一等名头,孩子一眼就从众多动漫中就挑出了这部作品,让人感叹于童心的相通,甚至超越文化、国界等限制。

“寓教于乐是老生常谈,但最终如何抵达这个彼岸,是经常引起争论的热门话题。某种意义上,由乐高、迪斯尼等等大企业引领的这种将文化IP变现,又兼顾到普及安全教育等社会效应的道路,圆满诠释了寓教于乐一词所指。用孩子们喜欢的玩乐来实现安全教育,上面的案例可见一斑。

从深层次来探讨,这种作品大都背后由文化、娱乐、传媒企业来推动,主导这股力量的是投资逻辑,普及安全教育甚至只算一种副产品,但对于距离儿童安全更近的交通、教育、家电等行业,前者的模式和思路仍具有深思的价值。

一定要提的话,家电行业依赖文化IP推动儿童安全教育普及,这种现象级的模式,在国内只找得到极少案例,比如《海尔兄弟》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亲自拍板了这部国产动漫,推出后在神州大地曾风靡一时,虽然动机与国外企业逐利不同,这个案例还是给企业品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。不过,在公开报道中海尔方面承认,海尔兄弟这个大IP的诞生,仍然是受到了上世纪60年代卡西欧公司投拍动漫《铁臂阿童木》轰动全球的启示。

儿童眼中何为安全的世界?

大人们为了保障儿童安全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儿童的意见其实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,那么在儿童的眼中,一个安全的世界又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?其实,想知道儿童眼中一个安全的世界是什么样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问他们。在国外,还真有机构和专人对此感兴趣。基于此,一些机构出于教育研究目的展开了行动。

印度一个名为Humara Bachpan的项目,在23个城市里招募了约35千名孩子,让这些孩子指出社区设计中一些危险的地方,意见反馈后这些危险之处得到了改进,诸如有孩子失足溺水的河边设置栏杆等;巴西14个城市可利用Humara Bachpan手机APP来问孩子们觉得哪里不安全,为什么不安全,再把答案记录下来随时提醒公众;荷兰一个名为Urban953岁孩子平均身高95厘米)的项目尝试从一个正常3岁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,比如根据孩子95厘米的身高,把现有家居、社区设施等降低高度去适应孩子。

和孩子换位思考,在一些国内企业中也找得到案例。据报道,在千篇一律的儿童洗衣机中,美的是较早设计出了差异性的厂家之一。他们推出了80厘米高的洗衣机,在通过技术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让孩子自己可以轻松完成洗衣服这件事情。这种创新又带动了一批跟进者,几乎成了一类儿童洗衣机的设计标准。

对于保障儿童安全的产品,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?很少听说类似国外Humara Bachpan这种问计儿童的鲜活案例。从设计与改进着眼的话,其实真的不妨听听孩子们的意见,至少童言无忌,对于全社会真正提升儿童安全的终极追求,也大有裨益。

>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钢城资讯 |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社会与法 | 社会万象 | 奇闻轶事 | 娱乐热点 | 明星八卦 | 综艺新闻 | 影视快讯 | 楼市资讯 | 地产要闻 | 地方特色 | 美食营养 | 美食助兴
车界动态 | 新车上市 | 购车指南 | 体坛要闻 | 篮球风云 | 国际足球 | 中国足球 | 理财生活 | 创富故事
关于本站 - 广告服务 - 免责申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
中国家电科技网 版权所有
皖ICP备090150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