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 “妈妈制造”是公益4.0模式

作者:风中的自由
字体:
发布时间:2017-12-20 00:19:55

   (原标题: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 “妈妈制造”是公益4.0模式)

  “‘妈妈制造’跟别的项目最大的不同是,由物质资助变成了持续‘造血’的项目。”5月10日,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“妈妈制造”专项基金执行主任李伯颖在国美“美谈”论坛第四期现场分享了自己对该项目“授人以渔”的理解,据介绍,“妈妈制造”在传承保护非遗项目的同时,也为低收入妈妈群体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。

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 “妈妈制造”是公益4.0模式

  “妈妈制造”需要三类人加入

  “妈妈制造”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众多项目中的一个。从2016年9月5日项目启动至今,已有27万人次参与到“妈妈制造”的筹款中,推出了扎染、刺绣、编制等各种产品,在未来的五年内,“妈妈制造”将建立300个合作社,覆盖15000个妈妈群体,推出10到20种单品。

  李伯颖认为“妈妈制造”最大的特点在于,该项目不是物质资助项目,而是持续“造血”项目,让低收入妈妈们在照顾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同时,有一份提高收入的工作机会,并且将传统工艺品推向市场,形成可持续的订单。

  “希望各种有能力、有愿望的人,汇集到‘妈妈制造’的平台里,通过自己的力量,为这些低收入妈妈获得增加收入的机会。”李伯颖称,去年9月“妈妈制造”的白族、彝族妈妈们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、国际设计大师张肇达先生,以纯植物染料,联名创作了具有东方符号的公益产品——全手工扎染围巾,共同探索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的最佳结合。

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 “妈妈制造”是公益4.0模式

  李伯颖表示,“妈妈制造”需要三类人加入:一需要设计师,为妈妈们设计图案和包装;二需要传播渠道,把“妈妈制造”的声音和故事讲出去;三需要有爱心的企业家,真正去做一件有社会责任感的事业。

  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是趋势

  普通的扎染也许5天就可以推向市场,而运用植物源,打垫、扎花、晾晒的“妈妈制造”扎染,至少需要30天。曾经也有人追问李伯颖,工业流水线产品不仅工期短,同时价格低,会挤压纯手艺人的生存空间。

  对于如何真正将“造血”能力赋予“妈妈制造”,李伯颖有自己的见解,她认为,“妈妈制造”不仅是给妈妈们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,更是一个社会开放合作的平台,而这个平台是将设计师、销售终端、销售渠道等环节打通,同时提升产品质量,完成价值链的转换,实现可持续化的收入。“我听了赵总(国美电器副总裁赵丽明)说,国美有1600家门店,一天卖一条(围巾),一年两百天,可以卖三十多万件,一件一百块,也有三千多万啊。”对于项目的未来,李伯颖充满了信心。

  除了搭建平台打通渠道,“妈妈制造”在未来还将注重工艺体验型消费,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,还可以体验到温暖。

  据李伯颖介绍,妈妈合作社除了扎染外,还有剪纸、刺绣、盘绣、羊毛编制等技艺。妈妈合作社有三个专门功能,第一是当地非遗文化保护和展示,第二是妈妈工作的场所,第三是文化的体验和交融平台。国美合作社就是其中的典型,有独立的院子、民宿,可以完成文化之旅。而在大城市,如北京“妈妈制造”体验空间已有一千余平方米。未来在这些体验空间,会常设6-8种产品样本,像扎染、旗袍、藏绣等。现场有老师和课程安排,消费者可以进行相对深度和完整的体验。

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 “妈妈制造”是公益4.0模式
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 “妈妈制造”是公益4.0模式

  “由国家捐款、市场捐款,再到变成自我持续‘造血’,这是一个趋势。如果捐款是公益的1.0版本,那么企业捐款是2.0版本,企业和个人综合捐款是3.0版本,那么我们认为‘妈妈制造’是4.0版本,叫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’。”李伯颖表示。

>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钢城资讯 |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社会与法 | 社会万象 | 奇闻轶事 | 娱乐热点 | 明星八卦 | 综艺新闻 | 影视快讯 | 楼市资讯 | 地产要闻 | 地方特色 | 美食营养 | 美食助兴
车界动态 | 新车上市 | 购车指南 | 体坛要闻 | 篮球风云 | 国际足球 | 中国足球 | 理财生活 | 创富故事
关于本站 - 广告服务 - 免责申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
中国家电科技网 版权所有
皖ICP备09015033号